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1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19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??“东海和相关跨海工程的技术,都可以借鉴,比如正在建造的杭城湾大桥。”

    ??“的确,”

    ??谢雁将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展现出来,而这第一个想法,就让在座的所有人,都意识到了一点。

    ??这不是一个照搬国内其他跨海大桥技术的新跨海大桥,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两倍东海大桥的概念,而是再一次的突破。

    ??好不夸张的说,他们不是在修一座桥——是在挑战不可能,是在创造奇迹!

    ??——“百年寿命是标准,我们要做的使用寿命,为120年。”

    ??这就是谢雁说出的第一句,让所有人都从激动,变为深思的话。

    ??一百二十年!

    ??一百年往上在继续提高工程寿命,已经不必百年以下,东海可以一次性从五十年提升到一百年,除了科研者们对防腐技术,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以外,还有一个原因——

    ??世界上大多数大跨径桥梁,大多数顶尖的桥梁专家,无论是给本国设计,还是给华国设计桥梁,都是按照一百年寿命来设计的。

    ??华国之前的大多数桥梁不能做到一百年寿命,不是因为从世界桥梁技术、材料学等领域上来说不可以做到,而是因为暂时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。

    ??现在,这些技术难关被一个个攻破。

    ??东海的暴露试验站至今都还在运作。

    ??百年寿命,华国从摸索入门,到熟练掌握,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??然而,一百二十年的使用寿命,是远超世界标准的!

    ??这意味着,他们要去挑战的技术难题,比百年技术难题还要多,还要大!

    ??难吗?

    ??在座的所有科研工作者,工程设计师,都对这个困难有着清晰的概念。

    ??但他们随后的念头,却是兴奋。

    ??所谓科学,就是永远在探索,永远在挑战,永远在了解未知,在寻找规律,在创造奇迹的路上!

    ??桥梁工程、材料学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??一百二十年,如果成功了,这将是载入世界桥梁历史的一页!

    ??介绍完基本的项目情况,谢雁开始了第二个话题。

    ??——他们将要面临的难题。

    ??防腐、材料、防震、防撞、防风、通航……

    ??这些都是老问题了。

    ??从进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,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,没有人比谢雁三人更了解华国近年来高速路的发展。

    ??从一开始的主干线规划,到后来,跨过湖泊群,跨过西南复杂山脉,以及从主干线上延伸出来的其他分支高速路。

    ??三城跨海项目建成后,也将纳入这条庞大而复杂的华国交通网络,成为华国南部最重要的高速路之一。

    ??“建桥,这里坐着的三十多个人里,至少超过一半都是桥梁专家,”

    ??谢雁说,“我对大家的实力充满了信心,但三城跨海项目,不止需要桥梁。”

    ??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??“桥和路原本就是一家,无论是修路还是修桥,我们都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??谢雁把资料往后进行播放,“这里不是远离陆地的外海,伶仃洋分为内外伶仃洋,四周岛屿众多,海岸线蜿蜒,形成一个类似海湾的存在。”

    ??“而无论是哪一侧,都有着大量的港口和机场。”

    ??谢雁说的情况,他们也明白了。

    ??“的确,如果港口众多,附近的航线不能受到太多干扰,如果我们在海上修桥,就会导致最重要的几条经济航道被封闭。”

    ??在东海修桥的时候,航道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难题。

    ??而东海的海上桥段只有二十多公里,三城跨海项目,却足足有四五十公里!

    ??东海,是连接陆地和岛屿深水港的一条生命线,从沪城延伸出去,穿过外海的风浪,落入其中,而港口就在这条线的重点。

    ??伶仃洋不同,从两地连一条线,两头连着两座城市,如果把伶仃洋北边的海岸线比作欧一张弯曲的弓体,那么大桥就是弓弦,它会封死海湾航线。

    ??让船舶航行,受到极大的影响。

    ??“不止如此,”

    ??方斯闻提出,“沪城的跨江大桥之所以不让桥墩落在江里,有两个原因,一个是航道问题,另一个是河床泥沙问题。”

    ??“对,如果三城跨海大桥的桥墩——按照这个长度来看,必然会落在海里,无数个桥墩,连接起来就是一张弓弦,而从这里入海的河流会形成冲击平原,‘弓弦’拦住这些泥沙,久而久之,会有更大的问题!”

    ??华国两大三角洲,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,都是华国极其重要的工业和经济圈。

    ??它们在享受着河流入海带来的交通便利和经济发展优势时,也面临着河流带来的问题。

    ??泥沙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