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5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54节 (第2/2页)

亲捐楼的事情,年级上人尽皆知,没有别的原因,太豪了。

    ??如果有人因为她太有钱,长得又没有攻击性而看轻谢雁,在动手之前,就会被风筝劝退。

    ??风筝的在同龄人里,身高绝对是压制性的,而且和大多数柔弱又宅的富二代或者埋头读书,缺乏锻炼的孩子比起来,完全就是两个层次。

    ??握笔的手指修长,但手臂却充满了力量,平日穿着校服看着瘦,但卷起袖口的时候,总会露出肌肉和一些伤疤。

    ??这是个有故事的学霸。

    ??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郑晴。

    ??人送外号高岭之花,话很少,有人找她告白,站在她课桌面前半晌,晴姐抬头,冷笑着问,“有事?”

    ??如果此刻她的手里有一根烟,大概也没有违和感。

    ??吓得告白者落荒而逃。

    ??有钱又社会,谁敢惹他们,而且成绩好到令人嫉妒的程度,但人家的实力就在那里,每次摸底考,既是年级前三,也是全市前列。

    ??一开始郑晴和风筝还在第八第九打转,随着时间推移,已经是全市前五的常客。

    ??最离谱的,就是那个常笑的小姑娘,谢雁。

    ??稳坐第一的位置,一直被传颂,从未被超越。

    ??尤其是各门课,不是满分,就是接近满分。

    ??她对人比另外两位温和地多,因为年龄小一点,看着像是小妹妹。

    ??临近高考,各种表白和撕比,原本好的朋友,因为一点不重要的小事反目成仇的例子到处都是,还有互相攀比的塑料富家学生。

    ??但他们三个人的相处,却和他们完全不一样,不只是班上,就连同年级的其他班也有所耳闻。

    ??所有人都认为,在这铁三角关系里,谢雁是被保护的一个。

    ??直到有人打听到八卦,说她在原本的高中,因为郑晴被人造谣,所以搬了几个箱子的习题册去教室里,直接用书砸在造谣者的脸上,当时没人敢出教室,砸完了书,她直接带着另外两人推开班主任,离开了学校。

    ??然后,就是转来了摇直中学。

    ??“卧槽,真的假的?”

    ??听八卦的人惊了,“你是说刚才那个和我借铅笔的软妹,一个人干翻了一个班?”

    ??“千真万确,因为这件事太传奇了,而且被造谣,你也懂得,特别憋屈,没想到她能这么干,当时全校都传遍了,因为她会因为这些事被老师惩罚,甚至被学校开除。”

    ??“难道不是吗?”

    ??“人家早就提前一天办了转学了,早就不是他们学校的学生!”

    ??“绝了,太绝了。”听八卦的人拍起掌来,“不过她真的很厉害,她上课看英文书,老师都没管。”

    ??他说的英文书,其实是论文,大多数的资料都是英文写的,同时,她也看国内发表的一些论文。

    ??对她而言,只是复习高考的内容,每天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后,还有大把的时间。

    ??这儿的学习环境,谢雁很满意,没有奇怪的谣言,也没什么人打扰他们学习,最关键的是,郑晴和苏筝的成绩,进步的很快。

    ??在第二年的三月,他们已经掌握了高考的所有知识点,谢雁对他们有信心,别说考上大学,就是考个重点,也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??这在一年前,是他们三个人谁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
    ??高考在六月,倒计时越来越近,四月,扶直中学要在晚上召开高考动员大会。

    ??作为传统曲目,下午的时候给学生放了个假,不能离校,但可以提前放松和休息,晚上参加大会,睡个好觉,第二天再学习。

    ??当然,对于一些打算出国的孩子来说,高三的紧张气氛原本就不存在。

    ??所以,在第二个学期的时候,学校就对高三生进行了分班,准备出国的呆一起,要学习备战高考的在一起,以免其他的人影响到要参加高考的学生。

    ??毕竟这些尖子生,是扶直中学的升学率和口碑保证。

    ??到了晚饭时间,三个人去食堂的路上,路过一个教室,教室门开着,里面有人在黑板上写着什么。

    ??这个教室是空教室,平时用来上一些多媒体的课,因此配件也不错,在黑板上写东西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,穿着一件短袖,手上捏着粉笔,不时写上几笔。

    ??另一个人三十多岁,背对着门口,坐在第一排的桌子上,看着老人写写画画。

    ??先进去的是谢雁,

    ??郑晴也停下脚步,问她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??谢雁做了个禁声的动作,走了进去,郑晴和风筝对视一眼,跟着走进了教室里。

    ??教室里的两人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并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到来。

    ??原本试图看懂的郑晴放弃了。

    ??因为她发现,黑板上的内容并不是高考题。

    ??它的知识范围并不在高考大纲内,且也不和高考题一样,有明确的题型和套路,而是一个非常似是而非的问题,写满了奇怪的公式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